首页 > 实用范文

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工作报告

时间:2024-07-07 15:42:57
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工作报告(全文共8681字)

自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实施以来,在省市文化行政部门的总体部署和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迎江区积极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本着“实际、实用、有形、创新”的宗旨, 彰显特色,以点带面,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创建成功“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及荣获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现将主要做法总结报告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支撑体系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落实工作,对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区委、人大、政府、政协班子分管领导及区直有关部门和所有乡街主要负责人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将创建工作纳入《迎江区政府重点工作及任务分解》,制定了《迎江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预算、政府考核目标。各乡街也相应成立专门机构,做到有人抓,有人干,有计划,有措施。

二、建成三级文化设施网络,全面推进落实工作

通过资源整合,即新建、改造、置换的方式,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硬件建设,区、乡(街道)、村(社区)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

区级:图书馆现为国家三级图书馆,购置图书4万余册、公共电子阅览室配备电脑30余台,并与安庆市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同时积极开展总分馆建设,目前共建立炮营山社区等12个社区图书分馆,以及33个社区(村)农家书屋。

文化馆现为文化部评定三级馆,购置乐器、服装、电脑、音响、图书、健身器等,设有多功能厅(排练厅)、公共电子阅览室(图书室)、书画室、、戏曲排练室、音乐室等,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目前开设广场舞、声乐等培训项目,每年接纳来馆免费活动的民间文艺团队及群众达数万人次。

乡街:文化站改造与新建结合,全面提升。3个乡6个街道均已建成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级,全区已建成农家(社区)书屋33个,长风、新洲都建有广播电视村村通网络和机房,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乡、街道办事处相继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村(居)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不少村(居)都创造条件,围绕创建标准开展工作。城乡基层群众看书、看电视、参加文化活动的基本平台得到了有效保障。

社区(村):在市文广新局大力支持下,共建成24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含一个省级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个农民文化乐园(含两个省级农民文化乐园),为其配备了总价值近200万元的电脑、乐器、服装等文化设备,指导其打造了一批文化志愿者队伍,开展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社区、乡村文体活动,满足了居民群众的服务需求,受到了广泛欢迎。

三、加大文化场馆开放力度,夯实公共文化服务阵地

积极实施区图书馆、文化馆和乡、街道文化站免费开放。。图书馆年流通10余万人次;文化馆(站)年流通10万余人次,其中区图书馆每年组织开展阅读推广活动80场,参与人数达3万余人次,文化馆、乡街综合文化站在提升自身免费开放能力的基础上,在村、社区开展活动,举办了多期道德讲堂、普法讲座、戏迷联谊会、科普培训班等,组织了留守儿童读书日、体育趣味比赛、绿色上网、电影放映, 每年开展各类文艺、健身、政策宣传、讲座等各种形式活动200余次,为基层群众提供文体辅导上万人次,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文化服务在身边

在做好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的同时,积极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活动。我区每年组织开展“送戏进万村”、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文化进社区等活动400多场。把精彩黄梅戏、优秀影片、实用图书、文艺辅导等服务送到老百姓身边。

我们组织人员编排一批精品文艺节目,如黄梅歌《电商文化园之歌》、大型歌舞《风铃摇醒中国梦》,现代黄梅小戏《思乡梦已圆》等节目参加各级展演,并在基层演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每年组织书画名家深入乡村、社区开展笔会,义务为老百姓创作。书画家在身边,书画作品在身边。同时在春节前夕,组织书法家义务写春联。深受群众喜爱。

各乡、街道都有积极举措,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如新洲乡积极打造永存村红旗中心村为农民文化乐园,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新建了文化广场、文化小舞台、宣传牌、展览墙、电影放映室等设施,并利用新建的文化体育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开展乡村大舞台文艺演出,扶持农民业余戏曲团队,使使农民文化乐园真正成为农民群众文化休闲的好去处;长风乡、龙狮桥乡依托文化站、农家书屋开展留守儿童读书、群众业余休闲健身等活动。各街道、社区也纷纷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文体活动。营造了较好的惠民乐民文化氛围,我区已连续多年文化民生工程考评在宜城板块名列前茅。

五、开展“四进四服务”,提升公共文化供给

2017年开始,目标“国内先进,全省领先”,争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马当先,积极开展文化“四进四服务”活动,注重质量上提升、数量上增多、特色上扮靓、影响上扩大,坚持“服务中心、服务发展、服务重点、服务一线“,全区每年开展“送文化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活动约400场。共完成各类文化活动400场。

(一)全区大型文化活动有声有色

注重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举办大型活动有:2017年“筑梦迎江”书画摄影展、全民健身职工运动会、2018 春节联欢晚会暨首届感动地方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以及刚刚举行的“不忘初心吾悦杯广场舞大赛”等。

(二)基层特色文化品牌异彩纷呈

各乡街都开展一批特色品牌活动,乡农民文化节暨广场舞大赛、乡生态文化旅游节、邻里节、民族团结大舞台、趣缘民俗文化节、滨江生态环保宣传演出,以及人民的“社区情·中国梦”文艺舞台、传承历史文化 建设书香钱牌”世界读书日活动等,都各具特色,并坚持连年举办,提升品牌效应,寓教于乐、深入民心,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了群众文明素质。

此外,每年还开展民生工程,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采购整台黄梅戏16场、体育活动16场、电影放映192场、图书近千册送到乡村。

六、文艺创作精品迭出,展现迎江新时代风采

近两年来,积极开展文艺创作,精品不断涌现。创作黄梅戏《棚改情缘》获全市小戏小品展演一等奖,《情暖康熙河》获得“黄梅戏原创网络视听节目评选”三等奖;今年创作完成以十九大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黄梅戏作品《情系桃花村》并参加了我区生态环保社区巡演,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创作理念和贴近生活的精湛演绎获得群众一致点赞,在刚刚结束的代表全省群众艺术最高水平的第十一届皖江八市群艺(小戏)大赛上,《情系桃花村》荣获金奖。以上三部作品以“情”相连,“情系迎江 ……此处隐藏3902个字……我区举办了首届“健康湖南”全民运动会五个项目海选赛,包括广场舞、登山、象棋、围棋、乒乓球比赛。此次比赛,参与人数多,影响力大,极大地带动了高新区广大居民的健身热情。举办了以“发展高新产业 聚力项目建设”为主题的“唱响高新”歌唱比赛,丰富了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开展了“欢乐潇湘·大美湘潭”群众美术、书法、摄影初赛活动,广泛动员辖区群众积极参与创作,共收集书法作品42件,美术作品23件,摄影作品80件,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3.深化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今年,结合春节、妇女节、清明、植树节等节日,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如双马街道的“践行十九大,奔向新生活”迎新春群众文艺汇演、“关爱留守儿童、困难学生家庭”为主题的新春观影活动、“巾帼心向党,健康三八行”拓展活动、“绿色清明、文明祭祀活动”、植树节之“携手同心创森,共筑美丽高新”活动、“快乐六一·爱在高新”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禁毒宣传社区文化节活动等等,

4.充分用好农家书屋、绿色网吧。为在全区范围内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高新区组织街道干部职工、各村社区群众,依托图书电子阅览室、绿色网吧、农家书屋积极开展“书香社区、全民阅读”等主题活动,在全区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如板塘街道开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型读书活动,并广泛征集辖区群众的优秀读书心得。双马街道开展读书论坛系列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部职工切实感兴趣的知识讲座,以丰富全民阅读活动的内涵。桥湾社区给辖区小朋友读励志书籍,鼓励小朋友好好学习,鼓励孩子们多看书,书本随借随还;西塘村开展了“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等等。我区有9个农家书屋,出版物涉及农业科技类、生活类、政经类、文化类、综合类等多方面的图书,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开放时间,主要是通过阅读、借阅的方式,也有针对性地对多个村民进行专业的技术指导。农家书屋活跃和丰富了农村文化知识生活,为广大农民朋友的“精神乐园”和“致富加油站”。

(四)稳步推进,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1.狠抓落实,稳推指标。2017年新增规上文化企业3家,全区共有规上文化企业14家,规上文化企业总产出27亿元。其中工业企业7家、批零贸易业企业1家、服务业企业6家。

2.深度挖掘,项目引领。通过“港洽周”高新专场成功签约文化创意项目“狮子来了”旅游科技,依托“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其主营业务为以非洲、中东旅游行程服务。并与湘潭大学旅游学院共建互联网+非洲旅游项目研发中心,项目建设投资约1.5亿元。引入由沈阳新松机器人牵头建设的湘潭机器人小镇项目,创造性的将机器人产业、金融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功能有机结合,打造生态型职能智造特色小镇。项目总投资120亿元,已于2017年11月15日开工启动一期建设。

3.搭建平台,聚集发展。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合作建设力合长株潭创新中心,以蜂巢大楼为载体,打造众创空间。集开放式创业办公区、文化主题创客吧、项目路演和展示厅等功能于一体,还为企业提供技术、专家、政策咨询方面的支持,为文创企业提供良好的氛围和环境。目前已吸引影视制作、传播传媒、品牌设计、教育科技等20多家文化企业入驻。

(五)强化保障,加强基层文体队伍建设

1.强化经费保障。高新区每年都将文体经费纳入财政预算,2018年共预算55万,包含文体活动、公共文化设施管理等方面。区级每年向街道文化站拨付运转经费,街道相应配套经费。今年新增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运转经费拨付。街道文化站2.5万元/个,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5000元/个,2018年区级共拨付运转经费14万元。

2.强化队伍建设。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指导各村、社区建立广场舞队、腰鼓队、舞龙舞狮队、健身气功队等业余文化队伍,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组织专业培训,提升队伍素质。如湘潭高新健身气功队参加湖南省第八届全民健身节暨健身气功站点联赛,获得了团体第六名(共71支队伍),两个单项分获一等奖、二等奖。

二、存在问题

1.基层文艺人才匮乏。随着文化生活方式的日益更新,基层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文化事业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匹配、不协调的问题。其中,乡村文艺人才队伍缺乏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没有文化方面专业人才,不能很好带动农村文化发展。

2.部分设施利用率不高。街道目前的公共文化设施中,绿色网吧利用率不高,设备更新不及时,无法满足青少年的上网需求。建议在配置基层文化设施时,要建立健全群众文化需求跟踪反馈机制,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提供更多群众需求量大的优秀文化服务,让群众真正喜欢并参与。

三、相关建议

1.增加投入力度。建议要加大投入力度,尤其是在大型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市里要统筹安排,合理建设公共设施。积极探索创新建设、管理的新路子,引入市场化、社会化的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投入到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落细落实。

2.加强基层各类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扶持农村艺术队。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民间艺人、乡土艺术家,充分发挥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二是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对文化能人进行扶持,组织开展民间文艺工作评选表彰活动,总结经验,表彰先进,鼓励农村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开展文化活动。同时,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创作和活动经费,让他们深入基层,创作出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群众生活、充满乡土风情的文艺作品。三是建立基层文化人才资源信息库。将农村文化人才按照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分级,针对各自特点,开展不同内容的培训。在培训方式上,除知识讲座、工作交流外,要注重观摩培训、网络交流、外出参观等培训方式。定期组织省市级文艺教学专家队伍到乡镇村社开展农村文化人才的培训。到农村指导诸如鼓乐队、舞蹈队等农村文艺队伍的活动开展,提升农村文化活动水平。

3.建立城市文化反哺农村文化机制。可以建立省市级文艺团体与乡镇街文化站结对帮扶工作,有效整合城市和乡村文化资源,不断提升文艺作品内涵,培养壮大乡村文艺骨干队伍,辐射带动全省乡镇街文化建设的良性发展。

4.创新文化服务方式。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应着眼于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探索推广数字化传播方式,要让远程移动数字文化服务普及到乡村。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网、广播电视网等,实施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社区等,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引导和鼓励科技企业与社会力量开设数字体验馆,促进线上线下互动,让更多群众零距离、无障碍地享受现代公共文化服务。

5.基层文化活动与文化传承有效结合。应以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农村文化活动,在红白喜事、结婚彩礼这些“关键小事”上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防止厚葬薄养、铺张攀比、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的蔓延,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工作报告(全文共868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