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大全

基层反映:关于做好基层产业扶贫的几点建议

时间:2024-07-07 15:48:32
基层反映:关于做好基层产业扶贫的几点建议(全文共1580字)

今天,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关于做好基层产业扶贫的几点建议》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3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将通过产业扶持脱贫,并为易地搬迁、生态保护、教育医疗脱贫的群众提供持续稳定增收来源。但是,在落实产业扶贫政策过程中,由于缺乏调查研究、作风不实,个别地区产业扶贫扭曲走样,致使产业扶贫效果不佳。

一、基层产业扶贫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产业发展随意性强。部分地区盲目推进特殊项目,不计成本投入且效益差,导致一哄而上发展,最后整体失败。如2014年至2015年,西部某贫困县在没有深入考察群众养殖技术、养殖成本及市场风险等情况下,在两个乡镇3000多户贫困户中硬性推广绿壳蛋鸡养殖,由于蛋鸡养殖防疫不到位、养殖成本较高、签约企业设置诸多门槛等,政府投入几百万元的养殖项目全面失败,部分农民还因为发展绿壳蛋鸡效益差,背着死鸡到政府上访。

(二)缺乏深加工等产业链配套。该问题是各地产业扶贫探索失败的共性因素。以茶叶产业扶贫为例,贵州某县近年来发展了20万亩茶园,目前存活并发展相对较好的有10万亩左右。但由于没有深加工产业链,当地只卖初级产品,产品的附加值低效果不明显。当地扶贫干部反思说:“农业具有高风险,如果没有熟谙市场和技术的龙头企业带动,仅靠干部和群众的一腔热情,最终是国家花了钱,农民反而受了害。”

(三)贫困户参与度低。出现“有政府决策没有群众意愿”“有项目没有贫困户”等现象。部分干部“自以为比群众高明”的想法并不鲜见,地方政府“我要你做你就做”意识强,越俎代庖替居民、农户决定干什么、种什么、养什么等,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处于从属地位,参与度低,贫困群体本身的声音和意愿边缘化,脱离实际的做法在基层造成一些失误和浪费。

(四)市场保障体制不健全。涉农产业受天气、市场等因素影响比较大,目前我国的涉农保险严重欠缺,贫困户发展产业存在较大风险。

(五)资金缺口大。目前财政扶贫资金额度低,具体到全国680个片区县和152个片区外重点县,资金量不足,难以支撑贫困县产业发展。

二、加强基层产业扶贫的几点建议

一是构建开放性的产业扶贫平台。产业扶贫中,企业、大户、农民更接地气,应由他们决定或与他们商量发展什么产业,政府着力在构建产业链、完善基础设施、提升贫困群体能力等方面提供公共服务。同时,通过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贫困群体等主体平等参与的协同机制,让产业扶贫决策更加科学和更具参与性,避免产业扶贫因缺乏多远参与,发展一大片,失败一大片。

二是放大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扶贫重在发展扶贫产业,发展扶贫产业重在扶持龙头企业。在制定扶贫规划时,将龙头加工企业纳入重点扶持范围,制定具体的扶持方案。同时将龙头企业纳入县里的重点项目管理,确定一名县级领导联系企业,整合各类资金,优先确保龙头企业项目的实施。通过龙头企业引领,资金、技术的投入,以及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品牌打造、市场拓展,带头千家万户脱贫致富。

三是不断完善企业和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在扶持过程中,各地要引导企业与居民特别是贫困居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贫困户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协商合理的收购价格,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规范合同文本,明确双方责权关系;对贫困户采取寄养等办法,让贫困户发展实现“零成本”,提高贫困户的积极性;通过订单合同、入股分红和利润返还等形式,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订单的监管与服务,强化合同双方的诚信意识,切实履行合同约定。企业应承担起带动居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责任,主动反哺,开展结对帮扶,积极安排当地居民,尤其是贫困户就业。

四是探索“保险+产业扶贫”新模式。针对目前我国涉农保险严重欠缺,贫困户发展产业存在较大风险等问题,政府、商业保险机构、企业等利益攸关方,要创新思维,合力构建“保险+产业扶贫”新模式。保险机构可根据贫困地区地域特色和产业发展特点,积极推进大众农产品产量保险、收入保险、气象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等各类产品;积极构建“保险+银行+政府”的多方信贷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力破产业扶贫保险缺位等问题。

五是大力发展扶贫小额贷款。充分发挥信用社和银行的作用和优势,以基准利率,为贫困户提供3年期以上的无抵押、无担保的小额信用贷款,并由财政扶贫资金全额贴息,支持贫困户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基层反映:关于做好基层产业扶贫的几点建议(全文共158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